吴江盛泽镇,这片江苏省最南端的土地,一场乡村巨变迎来了丰收时刻。
前不久,盛泽镇农村工作办公室传来喜讯:2024年,该镇30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1亿元,村均收入迈上千万级台阶。
答好乡村振兴这一宏伟时代命题,盛泽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抓手,从盘活集体资源、发展租赁经济、聚焦高效农业等渠道入手,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村村搭台“演好戏”,乡村振兴“唱大戏”。以超8.8万在册农民为乡村振兴主体,盛泽村集体经济供需产业链正不断强化,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正迈入快车道。
近日,记者走进盛泽的黄家溪村、龙泉嘴村和中旺村,探寻乡村振兴的绸都实践。
乡村振兴不忘“农”更不忘本
“五一”前夕,黄家溪村的“逐梦号”小高铁又有了新路线。
从“福运连连”站东去不远,一条轨道分成两路开行——一路通向“黄溪有渔”湖畔小院,这里鱼的12种做法将大飨八方来客;另一路越水而行,开抵琉璃沙滩,亲水嬉戏又多了一方新天地。
常来黄家溪的客人,一定会感叹:这里一年一个样,每天几乎都有新变化。而熟悉村书记陈志明的朋友则知道,这些新变化,是这个黄家溪“带头人”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日思夜想,做出的乡村振兴新探索。
“乡村如何振兴?乡村凭啥留住人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个问题困扰着陈志明的心。在过去的17年里,他带着全村将黄家溪这个盛泽东北角,打造成了村美、民富、人气旺的热闹所在。
展望未来的日子,黄家溪的振兴之路该去向何方?陈志明心里拿定了主意:让一二三产在黄家溪深度融合,让乡村振兴不忘“农”,更不忘本。
农村姓“农”,农就是本。
本从何来?从一颗种子开始。
说不上走了多少路,也谈不上拜过多少师,陈志明带着团队“求”来了8个稻米新品种。
“我们村里先拿出20亩地来试种这些新品种,从产量、质量、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最后留下四五个品种进行大规模种植、深加工。”陈志明说,要做就要做最好。他希望,这些稻米未来的均价在每斤5元至8元,精品大米价格要奔着每斤50元的目标去精耕细作。
大米选种选得好,配套不能落下。
本月底,占地10亩的黄家溪稻米文化园即将竣工,这既是一处农事+农机+农贸的综合体,更是文旅和研学的好去处。孩子们能够在这里知道蔬菜、大米从何而来,亲子家庭能在这里美美地吃上一顿柴火粽。
再来数数黄家溪的地产水果,杨梅、水蜜桃、翠冠梨、黄金瓜……两只手都数不过来,按黄家溪人的说法,叫作“月月瓜果飘香,季季时鲜登场”。
“未来30年发展,势在农村。”陈志明说,农村未来的发展要有领头人,不仅是专家,村书记也要带头学懂弄通,吃得了亏、受得了苦、负得了责。“我得带着乡亲们一起干,继续走好走稳农村高端化、差异化发展的黄家溪之路。”
高铁站边这个村“长”出5种新经济
龙泉嘴村党委书记潘晓丰将推介乡村旅游形象地比作“撒面条”——借着村子毗邻沪苏湖高铁盛泽站的优势,他带着团队跑遍了虹桥机场附近的每一家旅行社,跑不到的旅行社,也把电话挨个打了一通。
收效如何?据不完全统计,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就有一万多名游客来龙泉嘴旅游。自沪苏湖高铁开行之日算起,到村游客已达数万人。
一个村,凭啥这般吸引人?
除了背靠高铁站的区位优势,龙泉嘴村还有建村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历史文化名村、江苏省传统村落、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等一众金字招牌。
更关键的是,村里独有“农业经济、小院经济、林下经济、新媒体经济、村企经济”这五种新经济所组成的“奔富共同体”。
一到周末,潘晓丰只要得空,就会走进“盛泽龙泉嘴”抖音号的直播间,为龙泉嘴和盛泽镇“代言”,给乡亲们带货。这个官方号目前已发布600多个作品,拥有6000余个“活粉”,去年5月直播至今,抖音号、视频号、小红书总播放量达3580万。
这不,前段时间就有一位盛泽的布料商跟着线上推介来到龙泉嘴,不仅当天租下了一片16平方米的共享菜园,还和朋友一道相中了村内的黄杨书院,准备打造一方品茗读书的文化空间。
“算上黄杨书院,村里已盘活了5个小院,村委、村民、投资者一起经营,携手创业。”潘晓丰介绍,去年开始,龙泉嘴创设“友好创业”模式,将村内闲置资产盘活并对外经营。村里负责前期装修和全程的线上引流,投资者负责经营,不收取租金,从第4个月开始每月收取营业额的20%,同时对人流量、小院活动进行考核。
走过古韵悠然的龙泉嘴老街,漫步静谧的林间小道,走进集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龙泉嘴果园,再看一看入驻村内的龙泉禧礼丝绸展销馆。临走时,别忘捎上一份龙泉嘴周边文创产品,这些帆布包、笔记本、水杯等产品,都印着龙泉嘴和清华美院合作设计的龙泉嘴logo……
“我们打算和龙泉禧礼合作开设一间乡村咖啡馆,再种上100亩金丝皇菊,这些新业态都聘请村民来打理。”畅想着龙泉嘴的未来,一张乡村振兴的蓝图已浮现在潘晓丰的脑海中,用市场的行为和眼光来定义村子的发展路子,村庄美、百姓富、集体强的目标正成为现实。
一份桑梓情托举村美民富好“丰”景
时隔一年多再访中旺村,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此地的变化,一点不为过。
踏上钵头港自然村洒扫一新的青石板路,去年隆冬时节那份繁忙的施工景象已被清清流水和跨河而立的崭新石桥覆盖。循河一路向南,河道截流的地方,是正待铺底、引水的中旺农民公园。
“公园的南侧正在进行‘三桥一阁’项目建设,三座桥梁包括单孔大跨半圆石拱桥、三孔廊桥和多孔五亭桥,主体结构已完成并安装灯光带。阁楼的前期建设对接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中。”中旺村党总支书记沈伟告诉记者,未来,这里将通过整合生态园内的现有果园,利用林下空间等场地,打造集萌宠逗趣、亲子采摘、户外团建、房车营地等于一体的休闲乐园。
一村之变,源于当地乡贤——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的一份桑梓深情。
自2023年3月起,世界500强企业恒力集团定向捐赠助力中旺村乡村振兴,2000万元的乡村振兴资金用于钵头港、菱河浜、中旺港三个自然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及这些村庄共用的生态公园改造提升,邻里中心商业综合体、文化中心的建设,村企合力共建新江南水乡农村。
虽然项目整体施工尚未完成,但是不少业态已经入驻,部分村民已享受到村容村貌改观带来的红利。
在菱河浜自然村口,河流转角处的河道幕墙上张贴着“捉盲盲”“皮阿嘎”“夜快点”等盛泽本地方言词汇拼图。岸上一株参天的朴树后,装扮一新的民宅屋顶高挂“农家乐”三个大字,分外显眼,引来不少过路游客进屋用餐。农家乐老板笑着告诉记者:“开张不过几个月,店里生意越来越好,每周末包厢几乎客满,这得感谢村里越来越美的生态环境。”
从一间农家乐看中旺全域之变,村集体靠美景增收、村民靠美景奔富的愿景正照进现实。
翻开中旺村乡村振兴的施工图——
中旺宴会厅建设项目正在办理使用权证、编制入市方案,待建设完成后,将极大丰富乡村承载的社会功能,同时也可作为发展乡村旅游、承接外部活动的场所;
老桥北大队房屋正在进行改造,计划出租为书吧或咖吧,不仅能为村民提供创业机会,更能成为村级经济增长点;
中旺农民公园建成后,或将开设游船项目,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
“通过多点位布局的农村创投项目,中旺村将释放强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篮球比分:经济能人回乡创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和百姓个人收入双提升,描绘出乡村繁荣发展的崭新画卷。”沈伟说。
产业路径村村异,强村富民处处同。
记者从盛泽农村工作办公室了解到,与黄家溪村、龙泉嘴村、中旺村相似,在盛泽,渔业村、荷花村、东港村、圣塘村、坝里村等一大批拥有强大工业基础的行政村,依托纺织产业集聚的人流、物流等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展现了盛泽镇乡村发展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的蓬勃活力。